在构音障碍中,主要分为送气音、非送气音、腭化、侧化、舌前音化、舌后音化、声门延迟卡顿、辅音省略等,还有一些鼻音共鸣错误等。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一下其中的送气音与非送气音,并教大家如何在一分钟学会送气音的发音。
送气音与非送气音
你是不是也很经常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利用某个词汇,然后把蜡烛吹灭的游戏?比如词汇:跑步、抛弃、淘气、苹果、去玩等等,然后眼见着蜡烛在一个个词语下,被瞬间吹灭,但如果说:哥哥、激动、知道、向阳之类的词汇,则蜡烛一般是不会灭的。
在普通话学习中,我们根据气流的强弱,辅音声母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送气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普通话中的送气音有六个,即:p、t、k、q、ch、c。换成字可以为:跑、淘、可、去、迟、刺。
非送气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送气音也有六个,即:b、d、g、j、zh、z。我们看一个图会更清晰一点,换成字可以为:拔、的、个、急、只、在。
大家可以自行念一下,感受一下气流的强弱。
下图可以直观的给大家分辨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之后呢,以下视频将直观地展示,如何让孩子学会送气音:
其实,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常见,国内的统计数据是在4-6岁儿童中,发生率为2.14%,单指构音器官形态异常和运动机能异常,导致孩子出现发音不准,咬字不清。
多数情况下,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构音方法错误和构音位置错误。构音方法错误是指:替代、省略、歪曲、添加音、声调异常等。
举例: 构音位置错误:发音位置的改变,比如用舌尖音替代舌根音,或者舌根音替代舌前音,舌面音替代舌前音等;把“哥哥”说成“嘚嘚”,舌根音【g】替换成舌尖音【d】。
构音方法错误:发音方法的改变,比如塞音化、塞擦音化、送气化、送气化等。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儿童用一个固定的正确的音来代替另一个还不会发的音, 还有的错误方式,把将要说的音发成近似的音,使人误解,如将“木耳”说成“木偶”;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错误类型最多的是替代和歪曲等。
(来源:知乎)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构音障碍矫正前后对比)
写在结尾
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
真的没必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
你就是你,好也是你,坏也是你。”
我们需要喜欢自己,
不要因为某个时期优缺点的自己妄自菲薄,
也不因为别人的言语态度否认自己,
要相信努力的力量,
要相信努力的力量,
你的每一点耕耘,时间都会帮你记住,
然后在某一个节点给你惊喜!
这个暑假,就请继续加油吧!
❥(^_-)
星园公众号
星园·语言康复1
星园·语言康复2